孩子有情绪,是在表达些什么?
容易发脾气、哭、爱粘人......有情绪的孩子,常常容易被戴上“不乖、不懂事、不招人喜欢”的帽子,时间长了,旁边的人安慰时就会带上“色彩”:个性如此、脾气不好......如果我们在看到情绪时只是简单的评价或者制止,那么可能不仅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还会因此产生越来越多的麻烦。当我们把它看成是孩子的一种表达,理解和解读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时,通过调整孩子内心的需求来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收获更亲密信任的亲子关系。
孩子情绪背后的信息可能是:
孩子的身体状态
急性期的疾病: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身体状态的影响。例如,2岁的宝宝可能会在发烧几天前就开始容易哭、总是粘着亲人,和妈妈分开会比平时要困难得多,也更容易发脾气。这些特殊状态下的影响,一般也会随着急性疾病的好转而恢复到自然状态。在这些时候,平静的观察、陪伴和等待会收获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慢性疾病或者限制身体发育的疾病:
当孩子患有糖尿病、哮喘或者肢体功能障碍、癫痫等慢性疾病的时候,一方面孩子的游戏、活动、生活环境受限制增多,孩子容易有情绪;另一方面父母也会更容易担心,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和孩子的冲突可能增多,在这些经历和互动的模式下,孩子可能会表现得敏感、易激惹、好发脾气、逞强或者退缩、不安、粘人幼稚。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划分合理的养育界限,帮助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管理自我健康、正确地看待自己,需要孩子和家庭的不断学习和努力。
孩子的年龄发展
特点
2岁的宝宝会因为我们常常说“不”而哭闹,3岁的孩子会因为没有顺利按电梯而发脾气,4岁的孩子会因为我们没有经过允许,就把他的玩具送给别人而哭闹不止......2岁的自我意识、3岁秩序感的破坏、4岁的物权意识不被理解,这些和年龄相对应的发育特点常常会影响孩子的合作能力与情绪状态。不同的年龄,我们需要不一样的沟通和引导方式,培养孩子的合作和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的能力特质
气质特点:
气质是宝宝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情绪状态、生物节律、活动水平等表现出来,它没有好坏之分。情绪波动和变化明显、敏感、好动等个人特质,会给父母的养育带来挑战。例如好动的孩子更容易被担心安全和限制活动,被管教和训斥的可能越大,敏感的孩子就更容易由于变化而感到不安和担心,对父母的需求会更多。长期往复,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方式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安全依恋的建立,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出现情绪、社交或者独立适应方面的问题。
能力特质:
注意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控能力、读写能力......这些基本的能力特点会影响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适应能力。例如多动冲动的孩子更容易和同伴起冲突,父母也常常因为孩子多动遇到更多的麻烦,孩子容易在学校被批评、不被接纳,父母既要管教、又要解决孩子在学校造成的麻烦,孩子容易在人际关系、在学校的各项任务以及亲子关系中受到挑战,从而出现情绪问题和情绪波动。这就需要通过治疗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逐渐改善孩子的情绪、人际关系。学习困难的孩子在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时,容易感到沮丧和无助,在百般努力又达不到期待的要求或者目标时,情绪波动增多,亲子冲突增多而令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孩子焦虑和抑郁的风险会随之增高。
外界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家庭成员的组成或变化(例如迎来二胎宝宝、父母离异、留守儿童、重组家庭等)、父母的期待、管教和引导的方式等,这些是比较容易被认识和理解的家庭背景原因。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例如老师的教导和对待孩子的态度,老师的期待和要求,孩子的学业表现和学校评价,作业的安排与要求等。频繁地转学导致孩子适应不同学校的要求、建立稳定的关系变得困难等。
同伴关系也是孩子情绪的诱因之一。例如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嘲笑和排挤,缺乏同伴交往机会的孩子在学龄期会表现出更多的易怒和焦虑,难以融入同伴游戏或解决冲突困难的孩子情绪波动的频率明显增多。
意外事件例如遭遇车祸、欺凌、恐怖事件等。
上面说的这些方面并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情绪不能简单的都归为是家庭因素造成的,需要甄别、判断。有时候,良好的家庭关系也可能会因为孩子的问题受到挑战。与其说孩子常常有情绪,不如“看到”需要,把问题变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陪伴成长的路上,我们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顾医生目前在怡禾太古城门诊出诊,擅长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育行为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抽动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和家庭干预策略指导。点击预约医生或致电400-112-6628可预约她的门诊。